Case

阿根廷玉米碳足迹远低于全球水平环保优选

  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显示,阿根廷玉米的碳足迹远低于其他主要产区。玉米的碳足迹包括了从种植、施肥、收割、运输到加工等各个环节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。

  这一研究由阿根廷国家农业技术研究院(INTA)、国家工业技术研究院(INTI)等机构联合完成,分析了2021/2022年度阿根廷16个主要产区的玉米生产情况。

  研究指出,阿根廷玉米的平均碳足迹为每公顷1248公斤二氧化碳当量,或每公斤0.178公斤二氧化碳当量。

  报告指出,这样的数据在全球范围内优势非常明显。例如中国玉米的碳足迹可能达到每公斤0.590公斤二氧化碳当量,西班牙为每公斤0.562公斤,巴西为每公斤0.366公斤,印度和越南的玉米碳足迹都远高于阿根廷。

  对消费者来说,选择碳足迹更低的玉米及玉米油,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。

  研究指出,阿根廷玉米低碳的秘诀是广泛采用免耕种植、高效施肥等措施。免耕种植可以减少土壤扰动,有助土壤固碳。

  研究还发现,播种时间也会影响碳足迹。晚播玉米碳足迹略低于早播玉米,考虑固碳因素后,早播玉米优势更明显。

  研究显示,氮肥使用是最大的排放源,占总排放的35%。此外,化肥生产、秸秆处理及柴油使用也是重要的排放环节。

  与2012-2013年相比,阿根廷玉米碳足迹降低了22%。这归功于单产提高和技术进步。目前,阿根廷91%的玉米生产采用免耕种植,这极大地促进了土壤的碳吸收。

  这份研究为阿根廷玉米在全球市场竞争中树立了“绿色”形象,为获得低碳认证提供了依据。未来,消费者可以通过产品标签选择碳足迹更低的阿根廷玉米及相关产品,为环保贡献一份力量。